部落格突然之间满了!
原本想关掉不再写了,偏偏本人又是一个爱把事情告诉全世界的狮子座,所以只要硬着头皮开了一个新的。
有空请来坐坐。
www.iseeilikeiwrite2.blogspot.com
Saturday, December 29, 2012
Sunday, December 2, 2012
美食:新山新式cafe-My Liberica
Sunday, November 11, 2012
杂记:遇见陈昇
陈昇,
“把悲伤留给自己”、“不再让你孤单”、“恨情歌”、“我喜欢私奔和我自己”……让许多人认识他、爱上他,包括我。
他不是第一次来新加坡,这一次想见他的感觉特别强烈,偏偏一直弄不到免费票,所以一直拖着,在想要不要花钱买票。
演唱会之前几天,看到《i周刊》的一篇报导,让我下次见他的决心。
就是这篇报导啦!被家里的小孩把陈大叔的脸给画花了,不好意思。没关系啦,反正陈大叔您不是靠脸吃饭的 "P
11月10日,7.30pm,我见陈昇去。(没通知的情况下,借了PP的两张照片,谢啦!)
滨海艺术中心的小厅,地方不大,座位不多,人坐不满。
和我想象的差不多,陈大叔是顽皮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情,和每一个节奏韵律契合,富娱乐性之余又不显造作。每一首歌就像他的玩具,随性地转换声调,却不会担心他接不上或乱了拍。演唱会上他很忙, 又当歌手又当主持又当舞者还吹口琴。
向来不喜欢吵闹的音乐,一直担心他会不会发酒疯。他说门后有个标志,圆圈内打个叉,中间是一个瓶子。他还问:“为什么其他饮料都能带进来,葡萄汁不能?”他信手拈来的名句好多。
没有疯狂,但还热闹的,还来了个原住民歌王阿旺(谁啊?!)
他的慢歌是大家的死穴。“不再让你孤单”的音乐响起时,有人鼓掌……“把悲伤留给自己”跟着登场,有人哭了……
我从遥远的地方来看你 要说许多的故事给你听
我最喜欢看你胡乱说话的模样 逗我笑
……
能不能让我陪着你走 既然你说留不住你
回去的路有些黑暗 担心让你一个人走
……
由这么一个不羁又温柔的男人唱出,能不心醉心碎吗?
在座有多少人曾有过一个男人跟她说过这番话?即使没有结果,也会一辈子记得这个男人的背影吧!
听他的歌能触动深处的那根筋,很多时候是想像着到那些深情款款的话,是他在对着我说的,好过瘾,哈哈!
试问有几个男人真能那么伟大,让你把美丽带走,悲伤全留给他?
两首经典唱起时才九点半,正纳闷这这样结束了啊?
灯熄后他换了一件白色汗衫出来,背后有天使的翅膀,好特别的设计;球鞋换成拖鞋,这样的他更像他。
最后第二首的压轴之一是“风筝”,一首我很喜欢的歌。下台走进观众席时,他索性坐在一名男观众的腿上继续唱。
他走过我身边时,想伸出我的手,却没有勇气。脑子里乱七八糟地在想,握了又什么样?前座的超级粉丝跟他要了一个抱抱!(就握个手也挣扎那么久 :( )
演唱会十点半结束,该唱的歌都唱了。意外地,我没有想像中的悸动……不能说是一场不好看的演唱会,可能音乐比较动感、灯光太亮吧,还是我的期待太高?!
回家后找出他的CD再听。见过他之后,再听他的歌,脑里会不期然出现他的样子,感觉是好的。
如果你只认识他的几首歌,推荐以下几首。如果你跟我有过同样的情怀,应该会喜欢。人生有不同的过程,我们都走过了,也还在走着。大家都喜欢缅怀过去,眷恋曾经,所以旧歌特别动听。
他后期的歌也没有再出现这样的歌词,可能也是情怀不在了吧!
别让我哭
因为有你 所以才有等待 等待情人风中依稀的身影
不了解自己 甘心做你的影子 就这样紧紧而无助地跟随你
然而
然而你永远不会知道 我有多么的喜欢 每个早晨我发现你在我身旁
然后你永远不会知道 我有多么的悲伤 每个夜晚再也不能陪伴你
风筝
因为我知道你是个容易担心的小孩子
所以我将线交你手中 却不敢飞得太远
半生情
你像个不懂事的孩子 没有发现闯了祸
上了我心中的锁 然而转身就离开
不问我是否可以承受
最后一次温柔
当你要离开 想我用你最后的温柔
不管你到哪里不管是在何时 我依然爱你如昔
我以为你知道 分享不是最后的抉择
却不敢告诉你不应该的是我 怎么能说服自己 你已离去
拥挤的乐园
一辈子能够遭遇多少个春天 多情的人他们怎么 了解一生爱过就一回
沸腾的都市盲目的爱情 say goodbye to the crowded paradise
“把悲伤留给自己”、“不再让你孤单”、“恨情歌”、“我喜欢私奔和我自己”……让许多人认识他、爱上他,包括我。
他不是第一次来新加坡,这一次想见他的感觉特别强烈,偏偏一直弄不到免费票,所以一直拖着,在想要不要花钱买票。
演唱会之前几天,看到《i周刊》的一篇报导,让我下次见他的决心。
就是这篇报导啦!被家里的小孩把陈大叔的脸给画花了,不好意思。没关系啦,反正陈大叔您不是靠脸吃饭的 "P
11月10日,7.30pm,我见陈昇去。(没通知的情况下,借了PP的两张照片,谢啦!)
滨海艺术中心的小厅,地方不大,座位不多,人坐不满。
和我想象的差不多,陈大叔是顽皮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情,和每一个节奏韵律契合,富娱乐性之余又不显造作。每一首歌就像他的玩具,随性地转换声调,却不会担心他接不上或乱了拍。演唱会上他很忙, 又当歌手又当主持又当舞者还吹口琴。
向来不喜欢吵闹的音乐,一直担心他会不会发酒疯。他说门后有个标志,圆圈内打个叉,中间是一个瓶子。他还问:“为什么其他饮料都能带进来,葡萄汁不能?”他信手拈来的名句好多。
没有疯狂,但还热闹的,还来了个原住民歌王阿旺(谁啊?!)
他的慢歌是大家的死穴。“不再让你孤单”的音乐响起时,有人鼓掌……“把悲伤留给自己”跟着登场,有人哭了……
我从遥远的地方来看你 要说许多的故事给你听
我最喜欢看你胡乱说话的模样 逗我笑
……
能不能让我陪着你走 既然你说留不住你
回去的路有些黑暗 担心让你一个人走
……
由这么一个不羁又温柔的男人唱出,能不心醉心碎吗?
在座有多少人曾有过一个男人跟她说过这番话?即使没有结果,也会一辈子记得这个男人的背影吧!
听他的歌能触动深处的那根筋,很多时候是想像着到那些深情款款的话,是他在对着我说的,好过瘾,哈哈!
试问有几个男人真能那么伟大,让你把美丽带走,悲伤全留给他?
两首经典唱起时才九点半,正纳闷这这样结束了啊?
灯熄后他换了一件白色汗衫出来,背后有天使的翅膀,好特别的设计;球鞋换成拖鞋,这样的他更像他。
最后第二首的压轴之一是“风筝”,一首我很喜欢的歌。下台走进观众席时,他索性坐在一名男观众的腿上继续唱。
他走过我身边时,想伸出我的手,却没有勇气。脑子里乱七八糟地在想,握了又什么样?前座的超级粉丝跟他要了一个抱抱!(就握个手也挣扎那么久 :( )
演唱会十点半结束,该唱的歌都唱了。意外地,我没有想像中的悸动……不能说是一场不好看的演唱会,可能音乐比较动感、灯光太亮吧,还是我的期待太高?!
回家后找出他的CD再听。见过他之后,再听他的歌,脑里会不期然出现他的样子,感觉是好的。
如果你只认识他的几首歌,推荐以下几首。如果你跟我有过同样的情怀,应该会喜欢。人生有不同的过程,我们都走过了,也还在走着。大家都喜欢缅怀过去,眷恋曾经,所以旧歌特别动听。
他后期的歌也没有再出现这样的歌词,可能也是情怀不在了吧!
别让我哭
因为有你 所以才有等待 等待情人风中依稀的身影
不了解自己 甘心做你的影子 就这样紧紧而无助地跟随你
然而
然而你永远不会知道 我有多么的喜欢 每个早晨我发现你在我身旁
然后你永远不会知道 我有多么的悲伤 每个夜晚再也不能陪伴你
风筝
因为我知道你是个容易担心的小孩子
所以我将线交你手中 却不敢飞得太远
半生情
你像个不懂事的孩子 没有发现闯了祸
上了我心中的锁 然而转身就离开
不问我是否可以承受
最后一次温柔
当你要离开 想我用你最后的温柔
不管你到哪里不管是在何时 我依然爱你如昔
我以为你知道 分享不是最后的抉择
却不敢告诉你不应该的是我 怎么能说服自己 你已离去
拥挤的乐园
一辈子能够遭遇多少个春天 多情的人他们怎么 了解一生爱过就一回
沸腾的都市盲目的爱情 say goodbye to the crowded paradise
Saturday, October 13, 2012
杂记:马六甲的美丽与哀愁
因为朋友有朋自香港来,我在三个月内再次踏进马六甲古城,这一回还住进马六甲河畔的民宿。
买了一本马六甲人欧阳珊写的《古城遗书》--写给马六甲,记一城的美丽与哀愁。
躺在马六甲老街老店二楼的床上看这本书,格外有意思,两个小时内就把它看完了。
隔天早上打开后门,原本想冲杯热饮坐在民宿老板特地放的长板凳上,享受一下河畔风光和早晨的清新空气。结果,下雨了……
也好,让我有机会看到在老街的雨景。
看了《古城遗书》,才知道马六甲河原本有个进行古老的物物交换码头,河口沿岸有许多长长的红石级,附近有许多商业活动,所以出现“甲板街”(也称“打铁街”)和“打金街”等。
2000物物交换码头活动在州政府一声令下关闭了。2005年美化工程完成时,不少残破的红石级也消失了。
大多数当地人在惋惜之余,有人提出不一样的看法。
书上写道:荷兰街古董商何国荣说:“除了供渔船进出之外,马六甲河原先已经没有什么使用价值。现在经过美化和促销,将为她注入新活力。”
对于美化工程所呈现的各种鲜艳颜色,钟表商彭祖德说:“只要不是黑色,只要不影响生意,什么颜色都不要紧。”
我住的那间民宿,马来老板应该是五十来岁。他说在吉隆坡工作了数十年,要过悠闲一点的生活。原本有想回家乡吉兰丹开民宿,但那里受东北季风影响,只有半年有游客。马六甲一年到头都有生意可做,所以两年前他选择了和缅甸籍太太在这里落户。
他们以RM2600租下一间老店,辟了7个房间,一晚RM70,两夫妻睡在阁楼的秘密花园。
我问他竞争不会越来越大吗?他说,房客也越来越多啊!而且不只马国和新国人,还包括其他国家的旅客。他只是担心租金会提高。
所以马六甲河沿岸的老店越来越多变成民宿了,原本做生意的人选择退场,到最后大概会变成整排都是餐厅、咖啡座和民宿,旅客只能从屋檐、窗口、柱子等建筑硬件,去想象它过去的样子。不过游客们大概不会太在意,还觉得它丰韵犹存呢!
曾经,马六甲河是商贾云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到此做买卖。如今,它依旧是商机处处,只是换了另一种形式。
买了一本马六甲人欧阳珊写的《古城遗书》--写给马六甲,记一城的美丽与哀愁。
躺在马六甲老街老店二楼的床上看这本书,格外有意思,两个小时内就把它看完了。
隔天早上打开后门,原本想冲杯热饮坐在民宿老板特地放的长板凳上,享受一下河畔风光和早晨的清新空气。结果,下雨了……
也好,让我有机会看到在老街的雨景。
2000物物交换码头活动在州政府一声令下关闭了。2005年美化工程完成时,不少残破的红石级也消失了。
大多数当地人在惋惜之余,有人提出不一样的看法。
书上写道:荷兰街古董商何国荣说:“除了供渔船进出之外,马六甲河原先已经没有什么使用价值。现在经过美化和促销,将为她注入新活力。”
对于美化工程所呈现的各种鲜艳颜色,钟表商彭祖德说:“只要不是黑色,只要不影响生意,什么颜色都不要紧。”
我住的那间民宿,马来老板应该是五十来岁。他说在吉隆坡工作了数十年,要过悠闲一点的生活。原本有想回家乡吉兰丹开民宿,但那里受东北季风影响,只有半年有游客。马六甲一年到头都有生意可做,所以两年前他选择了和缅甸籍太太在这里落户。
他们以RM2600租下一间老店,辟了7个房间,一晚RM70,两夫妻睡在阁楼的秘密花园。
我问他竞争不会越来越大吗?他说,房客也越来越多啊!而且不只马国和新国人,还包括其他国家的旅客。他只是担心租金会提高。
所以马六甲河沿岸的老店越来越多变成民宿了,原本做生意的人选择退场,到最后大概会变成整排都是餐厅、咖啡座和民宿,旅客只能从屋檐、窗口、柱子等建筑硬件,去想象它过去的样子。不过游客们大概不会太在意,还觉得它丰韵犹存呢!
曾经,马六甲河是商贾云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到此做买卖。如今,它依旧是商机处处,只是换了另一种形式。
Wednesday, September 19, 2012
马六甲的13州咖啡馆
Calanthe Art Cafe 迦南地咖啡艺术馆,很多人都知道了吧?!开了四年,建立相当的知名度。然而,我的新加坡朋友说,还是有人不知道的,所以叫我放上部落格。
一早不知道要上哪儿吃早餐,发现这里有,好高兴。本地式或西式都有。
开业四年,定位得很成功。强调13州的咖啡,我喝过柔佛的,实在不知道所谓的柔佛特色是什么。当然,那一份用心还是值得嘉奖的,要弄出13种不同的咖啡,也不容易。
餐牌选择多样化,有本地、娘惹和西式等。
喜欢这里的布置和墙画,每一个转角都是拍照的好角度。
布置得像客厅,营造家的感觉。
这个有点恐怖。
朋友对这一道gula melaka sago念念不忘。
Monday, September 10, 2012
杂记:戏剧盒户外演出-补天计划之我们
最近变得很“文艺”,连续访了实践和戏剧盒的演出。说实的,我并不是艺术卦的,只是工作在身,硬着头皮去报导。
以一个不是文艺人的素质去写艺术,也只能用“平凡人”的角度来看来写。
这一次戏剧盒的演出是在前武吉知马站一段有幸保留下来的铁路。
好短的一段铁路,曾经由南到北贯穿新加坡的铁路只剩下这么一小段,看了觉得有点凄凉。受访的中学生竟然可以不知道新加坡原来有过铁路和火车,当他们看到时就只剩下这么一小段,如何去想象之前火车嘟嘟走过的样子?
这出剧是关于环保的。观众从傍晚走到夜晚,踏在铁路和石子上,两旁都是树木,突然有种感觉,这条路是无尽头的,两旁的树林是神秘阴森的。其实,隔着两排树林之前就是公寓和马路,呵呵!
虫鸣蛙叫对城市人来说是陌生和新鲜的。对我来说不算稀奇,但这样的新加坡我倒是第一次接触,有树有泥有星有风,空气好清新。
故事关于寻找武吉知马猿人,预录的情节必需用耳机听,令我的耳朵不是很舒服。剧情和表演没完全懂,对我来说并不重要。
结束前坐在铁路上望着车站,大家在期待还有什么演出,等了十分钟有吧!这段时间应该是刻意留给观众去看、听和想的……应该有很多人辜负了这一番用心。
总的来说,是一段难忘的旅程。报导中要正经八百地写,感想,就在这里随性地发挥了。
《补天计划之我们》是一场由本地顶尖艺术工作者集体创作,
富体验性、特定场域的环保艺术活动。
创作者:
郭庆亮(戏剧盒艺术总监)
许慧铃(戏剧盒副艺术总监)
韩雪卿(导演,InARTS制作公司创办人)
王健松(十指帮驻团导演/演员)
林菀雯(灯光设计师)
卓依龄 (剧场演员)
邹文森 (编剧)
刘怀立和王嘉佳
(乐团ARCN TEMPL, The Observatory)
*《补天计划之我们》是戏剧盒探讨环保议题的社区演出《补天计划》系列的完结篇。在这个完结篇里,观众聚集为一个社群,一起体验一段独特的旅程,发掘或重新发掘自己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夜幕低垂时, 我们邀请你一起踏上旧武吉知马铁路(约1.5公里)“寻找”传说中的武吉知马猿人。让我们从钢铁水泥的绚丽世界,渐渐走入黑暗的热带树林, 沿途体验一系列由一群艺术家精心策划的装置艺术,行为/行动艺术和偶剧等。
*《补天计划之我》(2008) 探讨个人欲望如何导致现在的环境危机。《补天计划之你》(2009) 探讨如何链接其他“个人”一起处理环境危机。
关于武吉知马猿人
江湖传说,1805年,一位马来籍老人看见了一只双足立地,半人、半猴的生物。武吉知马猿人的传说就这样传开了。之后,它的踪迹屡传被发现,最近一次是在2007年!
以一个不是文艺人的素质去写艺术,也只能用“平凡人”的角度来看来写。
这一次戏剧盒的演出是在前武吉知马站一段有幸保留下来的铁路。
好短的一段铁路,曾经由南到北贯穿新加坡的铁路只剩下这么一小段,看了觉得有点凄凉。受访的中学生竟然可以不知道新加坡原来有过铁路和火车,当他们看到时就只剩下这么一小段,如何去想象之前火车嘟嘟走过的样子?
这出剧是关于环保的。观众从傍晚走到夜晚,踏在铁路和石子上,两旁都是树木,突然有种感觉,这条路是无尽头的,两旁的树林是神秘阴森的。其实,隔着两排树林之前就是公寓和马路,呵呵!
虫鸣蛙叫对城市人来说是陌生和新鲜的。对我来说不算稀奇,但这样的新加坡我倒是第一次接触,有树有泥有星有风,空气好清新。
故事关于寻找武吉知马猿人,预录的情节必需用耳机听,令我的耳朵不是很舒服。剧情和表演没完全懂,对我来说并不重要。
结束前坐在铁路上望着车站,大家在期待还有什么演出,等了十分钟有吧!这段时间应该是刻意留给观众去看、听和想的……应该有很多人辜负了这一番用心。
总的来说,是一段难忘的旅程。报导中要正经八百地写,感想,就在这里随性地发挥了。
以下是从sistic网站抄来的一些资料:
富体验性、特定场域的环保艺术活动。
创作者:
郭庆亮(戏剧盒艺术总监)
许慧铃(戏剧盒副艺术总监)
韩雪卿(导演,InARTS制作公司创办人)
王健松(十指帮驻团导演/演员)
林菀雯(灯光设计师)
卓依龄 (剧场演员)
邹文森 (编剧)
刘怀立和王嘉佳
(乐团ARCN TEMPL, The Observatory)
*《补天计划之我们》是戏剧盒探讨环保议题的社区演出《补天计划》系列的完结篇。在这个完结篇里,观众聚集为一个社群,一起体验一段独特的旅程,发掘或重新发掘自己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夜幕低垂时, 我们邀请你一起踏上旧武吉知马铁路(约1.5公里)“寻找”传说中的武吉知马猿人。让我们从钢铁水泥的绚丽世界,渐渐走入黑暗的热带树林, 沿途体验一系列由一群艺术家精心策划的装置艺术,行为/行动艺术和偶剧等。
*《补天计划之我》(2008) 探讨个人欲望如何导致现在的环境危机。《补天计划之你》(2009) 探讨如何链接其他“个人”一起处理环境危机。
关于武吉知马猿人
江湖传说,1805年,一位马来籍老人看见了一只双足立地,半人、半猴的生物。武吉知马猿人的传说就这样传开了。之后,它的踪迹屡传被发现,最近一次是在2007年!
EVENT DATE 31 Aug - 29 Sep 2012 Tue - Sat, 6.45pm |
DURATION
Approx 1 hour 30 mins
|
VENUE Bukit Timah Railway Station |
TICKET PRICE (EXCLUDE BOOKING FEE) Standard - S$20 因为这是一场户外活动,所以我们建议您: 1. 涂上一些环保驱蚊剂 2. 穿上适合郊外徒步的服装 3. 演出地点没有厕所,所以请记得先上厕所 4. 规划好你的行程,以免迟到 5. 带把雨伞,以防下雨 6. 若天气状况不理想,主办当局有权取消演出。若演出在开始前被取消的话,持票者可选择出席另一天的演出(视乎演出场地人数限制) 更多详情/For more information: 6324 5434(戏剧盒/Drama Box) blog.omy.sg/dramabox www.facebook.com/dramabox |
Saturday, September 8, 2012
美食:这不是一间五金店-chye seng huat hardware
外表看起来是间五金店……
从半开的侧门望进去,又不像是间五金店……
它真的不是间五金店……
八月才开张,已经让许多人闻风而至。我也连续两天光顾。
再成发五金其实只是一个“壳”,却是一个成功的“借壳上场”,让这家咖啡馆变得有特色。
它和其他在Jalan Besar体育馆附近的旧式店屋没两样,没想到别有洞天。
在网上查了一下资料,它是Third Wave Coffee Movement的始祖--Papa Palheta的旗舰店,也是三间分行当中最大的,占地8000平方英尺。除了咖啡馆,也有咖啡课程。
另一间在不远处Kampung Bugis一座前工厂大楼底层的Loysel's Toy(我的部落格有写过的),也是同一个老板开的。看来他们专找这类地方。
店屋内外都保留了原貌,其他部分则是刻意配合“五金”的主题。
一整面墙的铁支展示架,扮演好展示和装饰的功能。
周五下午也高朋满座,周六更不用说。很纳闷这么多人周日下午不用上班,好羡慕!老板有没有发现里头有你公司在吃蛇的员工?哈哈!
PP说这里的员工需要多学习一些待客之道,可能忙吧!
这是张失败的照片,但想让大家看看它的收据,就硬着头皮放上网了。
这里的咖啡种类不多,没有mocha。我两天试了cappucino和普通咖啡,觉得有点淡,花也没有拉得特别有心意,可能忙吧!
香蕉蛋糕不错,也试了开心果蛋糕和榛果松糕,还不错的。
餐牌也很符合主题,不过也拍蒙了 :P 喜欢它的选择不多,贵精更好。
最近去了不少所谓的“个性”咖啡座。一开始时会很兴奋,新加坡终于有连锁店以外的选择。渐渐地,发现它们的外在面貌比内在精神强。
我不知道多少是一群有志青年开的,多少是集团砸钱开的,多少是真正为圆一个cafe梦开的?它们的装修费应该不少,许多走刻意仿古风,或者七拼八凑一些旧东西,希望能营造不一样的氛围。
去多了几家,渐渐的,也有种重复的感觉。
咖啡杯美当然好,咖啡好喝更重要。食物摆盘美当然好,食物好吃更重要。
努力尝试制造出来的个性或悠闲,让坐在里头的我并没有很自在得觉得可以喝一杯咖啡、看一本书,消磨一个午后。
到过国外的一些cafe,有亲切的老板娘煮出妈妈味道的食物,泡出家常味道的咖啡。没有太多的人,可以宁静地看着窗外的人来人往……
高昂的租金和城市的匆忙脚步,大概不允许新加坡有这样的悠闲。
八月才开张,已经让许多人闻风而至。我也连续两天光顾。
再成发五金其实只是一个“壳”,却是一个成功的“借壳上场”,让这家咖啡馆变得有特色。
它和其他在Jalan Besar体育馆附近的旧式店屋没两样,没想到别有洞天。
在网上查了一下资料,它是Third Wave Coffee Movement的始祖--Papa Palheta的旗舰店,也是三间分行当中最大的,占地8000平方英尺。除了咖啡馆,也有咖啡课程。
另一间在不远处Kampung Bugis一座前工厂大楼底层的Loysel's Toy(我的部落格有写过的),也是同一个老板开的。看来他们专找这类地方。
店屋内外都保留了原貌,其他部分则是刻意配合“五金”的主题。
SZ对黑胶唱片很兴奋,PP说音乐太大声了。
周五下午也高朋满座,周六更不用说。很纳闷这么多人周日下午不用上班,好羡慕!老板有没有发现里头有你公司在吃蛇的员工?哈哈!
PP说这里的员工需要多学习一些待客之道,可能忙吧!
这是张失败的照片,但想让大家看看它的收据,就硬着头皮放上网了。
这里的咖啡种类不多,没有mocha。我两天试了cappucino和普通咖啡,觉得有点淡,花也没有拉得特别有心意,可能忙吧!
香蕉蛋糕不错,也试了开心果蛋糕和榛果松糕,还不错的。
餐牌也很符合主题,不过也拍蒙了 :P 喜欢它的选择不多,贵精更好。
我不知道多少是一群有志青年开的,多少是集团砸钱开的,多少是真正为圆一个cafe梦开的?它们的装修费应该不少,许多走刻意仿古风,或者七拼八凑一些旧东西,希望能营造不一样的氛围。
去多了几家,渐渐的,也有种重复的感觉。
咖啡杯美当然好,咖啡好喝更重要。食物摆盘美当然好,食物好吃更重要。
努力尝试制造出来的个性或悠闲,让坐在里头的我并没有很自在得觉得可以喝一杯咖啡、看一本书,消磨一个午后。
到过国外的一些cafe,有亲切的老板娘煮出妈妈味道的食物,泡出家常味道的咖啡。没有太多的人,可以宁静地看着窗外的人来人往……
高昂的租金和城市的匆忙脚步,大概不允许新加坡有这样的悠闲。
Subscribe to:
Posts (Atom)